Personal Responsibility, Compassion and Service to Others
The Three Paths of AvatarR - a new video series
Start your new year with a new video from Harry Palmer!
Click the video above to play in this email. Click the link below to play on the web.
http://avatarepcmedia.com/video/114-personal-responsibility-compassion-service-to-others.html
ulin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可管理因素vs 偽真實藉口
哈利.帕爾默
我 己經注意到在可管理因素(某種可以為他做些事的因素)及偽真實藉口(一個被信奉的藉口)間的差異性。我不太喜歡去反覆思量過去的事,然而有時卻有些必要如 此做。我所贊成的策略是能辨識清楚當時所處的情況,不論是好是壞,能追溯出需要為這個情況負責的行動或缺失。我對那些我可以刻意去重覆,去改變,或那些我 能在未來避免去做的行動特別有興趣。這些就是可管理因素,我可以管理這些因素。當然也會有在特殊的情況或事件中,遇到無法控制的情況發生,像是上帝的作 為、不隨和的人們,無可彌補的損傷,或筋疲力盡等等。若能辨識到這些情況,就能夠讓我在做未來的計劃時避免再根據它們做決策。(「接下來我能幸運的 去...」不是一個很好的做計劃該有的步驟)。
從過去中學習的最好論點是去學習如何重覆可以被管理的行為以達到最適當的成效,及避免可以被管理的行為落入不想要的成果之中。雖然,在現在持續改變的時代裏它不能保證是個完美無暇的運作系統,但它的確能將機會點轉向你想要的結果。
你 是否有過經驗到某種領悟,讓你可以清楚的對當時所處的情況抽絲剝繭,然後解開可管理因素的運作模式?然後你興奮的大叫:「耶!太好了!耶!」你學到了某樣 東西。理解了這些因素是如何的導引著你的作為就已經是擁有智慧的開始。而在你眼前所面臨的情況之中所有的因素之中,有些是很容易去管理的,有些是很勉強能 管理的,有些需要技術或接受管理的訓練,有些更是無從的被管理起。
有些人在某個情況當中投注了大量程度的專心,於是就開始了抱怨,解釋及責備的行為模式。他們的心靈最好被導引去真實的發現,可管理因素的作 29992;是促成當時情況發生的創造物並能夠管理他們。它是以針對著問題根本的方式進行。
ulin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你如何運用你的心靈來引導你自己?
你是否變得迷惑,被襲捲著並無意識的生活著?
你是否被你的情緒擊垮了?
你是寛容與慈悲的,還是偏執與充滿評斷的?
你是否置身在要選擇運用刻意的意志力還是臣服在習以為常的惰性中掙扎著?
與你的心靈為友
ulin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梵達對我有效嗎?
哈利.帕爾默
大部份參加阿梵達訓練課程的人都有著促使他們生命獲得改進的目標。他們決定上課的因素,有可能是因為友情的關係,也有可能是因為對於智性的好奇,然而最關鍵性的因素是「阿梵達對我有效嗎?」
這個問題不見得是每一個阿梵達領袖都能有精闢的回答。指導別人使用工具,甚至累積許多小時的演練和實作說明,不見得能將一個人轉化為成功的或充滿成功動機 的工藝大師。就算是能夠證實這些工具對別人有效,也無法真正地回答這個「阿梵達對我有效嗎?」的問題。 
然而,這個問題的準確的答案只有一個,它既是個答案也是個問題:「你願意允許什麼對你自己造成影響?」
ulin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我們不再虛假的對談
哈利.帕爾默
什麼是一個人一生最偉大的成就呢?談不上是各類形式的物質財富,也不是那些浮華的虛名,更別說是各種不同層級的權力位階了。那麼,究竟什麼才值得稱為是一個人最偉大的成就呢?答案就是內心的平靜。
很 多人不暸解內心的平靜的定義,一般人將他想成是舒適的、安逸的時刻,或者是成功地將壓力釋放的片段,更或者是一夜的深沉好眠。然而內心平靜的意義是甚於並 遠超過那些僅能緩和痛苦與負擔與單純的心靈慰藉。內心的平靜是置身在一個十分安靜的精神狀態中,當你在這個精神狀態下就能夠去經驗到「純粹的存在」。不需 花費任何力氣去覺察,不會被任何念頭與評斷打擾,不在意痛苦或歡笑,獲得或失去。
獲得內心的平靜是推動人類活動的動機原型。若你檢視學校教育的校規與所教導的信念群,你將會發現即使是這類型教條式的規則,也是(或曾經是)指引著人類發 展朝獲得內心平靜狀態的終極目標行進。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用各式各樣的方式讓頭腦安靜,包括成癮性行為,接受宗教開悟,精神錯亂,拒絕承認,順服與屈 從,更別說藥物的使用,接受手術與電擊治療。有些成功了,有些則是失敗了。
那些成功的發展出讓頭腦安靜的人,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或者與某種自制的力量結合,來提醒人們蟄伏在內心深處的力量,他們喚醒並強化這個力量存在的本質, (許多人稱這種力量為靈魂的代表)。那些失敗了的方式,則是因為他們強化思考並依賴著教條灌輸與控制,藉由這樣的運作通常獲得了報酬與懲罰。甚至,他們提 倡著一種時光荏苒即時行樂的態度,才不致於過度壓抑、產生焦慮、染上癮頭,最後意志消沉。如果阿梵達課程在心靈教導與訓練裏添加了任何準則,那就是確實刻 意地結合企圖與實際的行動,就能釋放靈魂並開啟了內心平靜的大門。
ulin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梵達發展壯大:
扼要概述處理程序 (三之三)
哈利.帕爾默
「第三階段,這是關鍵大戲。一開始,在有經驗的『阿梵達』領袖引導下,進行啟蒙程序。」
「啟蒙程序其實是一個小小的旅程,它帶我們進入最基本的、最看不見的意識信念架構。它們之所以無法被看見,因為我們是透過它們來看整個世界、整個宇宙。啟 蒙的意思是介紹你認識一些步驟、工具、學著使用它們,你便能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一般說來,這是個充滿新的啟蒙與新的領悟的體驗。它使你徜徉在非常幸福的 狀態裏。」
ulin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梵達發展壯大:
開悟的經驗或者要求退費(三之二)
哈利.帕爾默
「整個阿梵達課程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知性的。它是思想的糧食。你只需要傾聽,閱讀與察看,如果你願意,你可以思考你所體驗的經驗。第一階段課程的目的是了解,而且與廣泛的生活層面建立關係。」
「從第二階段起,你開始探索。你開始走進自己意識的後院。睡了幾覺以後,你會開始練習那些為了使你能夠掌握眼前這個經歷而迫切需要的能力與工具。這使你的生活恢復秩序,為下一個更大的歷險而預備。」
「在第二階段的課程裏,你將澄清、擴展那些自己可能在隱隱約約裏已經知道的感覺-延伸的感覺。這些感覺不需要透過感官器官接收,不需要實際的接觸。它能使心靈安靜下來,戲劇化地增強活著的感覺。」
ulin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時空裏連結
哈利.帕爾默
「驚悚事件」所造成的心理創傷,使得你不斷地產生相同的顧慮,同時影響你評量當前所發生的事件。由於你求學時期被一位黑髮同學拒絕了你,他還到處在學校造謠中傷你,你現在會不會覺得那些擁有黑髮的人都會讓你受傷?如果你小時候被一隻狗咬傷,那你在現在的生活中偶爾是否仍會經驗到不由自主的怕狗?
你要如何將那些來自過去事件所產生的影響從你當前的意識中去除呢? 你有可能重新評量那些在你昔日記憶中昇起的顧慮嗎?有經驗的意識探索者會同意:「是的,你可以的!」
事實上昔日的傷痛與羞辱已經過去並消逝無踪。時空與時局都已轉換,同樣的,你也可以改變。阿梵達學員們持續發現的一個「歲月的秘密」:你能決定你的過去能夠影響你多少。
ulin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梵達發展壯大:好戲上演! (三之一)
哈利.帕爾默
在首批「阿梵達」成員畢業後的六個月,我們接受加州的邀請,前往西岸教授「阿梵達」。原本預計有十一個人報名,然而,在我們抵達之後,才知道,他們之中,沒有任何人繳交學費。他們決定要先聽完我的演講以後再說。我相當的震驚,毫無預備。
在機場,更嚴重的意外發生了。我們的行李仍在匹茲堡。接機的朋友說,那十一個人都已經到他家了,而且另外還多增加了五十個人,一塊兒等著,我要說什麼呢?
我滿身塵土,疲憊不堪,汗水淋淋的坐在加州,某個大客廳裏的一張高腳凳上,地板上坐滿了六十個陌生人。如果阿梵達程序曾經有用,現在更必須有用。我闔上眼,花了一分鐘處理自己的困惑與緊張。當我將阿梵達程序一步步的運用在自己身上,疑惑悄悄的溜走了。當我睜開眼,我充滿慈悲,我是毫無限制的覺識。你們好,我的朋友們!今天我請客!
「我將不加入我自己的信念,不加入我自己的觀點,直接陳述什麼是阿梵達。因為『阿梵達』課程是與你的信念,你的觀點有關。」 
ulin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lin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我認同至少有兩大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角色自我認同 (role identities), 它們是刻意創造出來的自我認同,並且只有在你想創造它們時才會存在;第二種類型是堅固自我認同 (persistent identities), 它們持續地存在著,更確實的說,它們是在無意識的狀況下複製過去某個時 21051;所產生的自我認同。
只是你認為你自己是誰呢?哈利.帕爾默
一個帶著預設他人立場的人與某個人在溝通著,然後他們不知怎麼地變得困惑起來,而且變得不像他們想得自己認為的那樣。「只是你認為你自己是誰呢?」這句話 不太像是個問題反而像個聲明,而且這個問句通常都會連帶跟著一個不太友善的評論,像是「還是由我來告訴你你是誰吧...」
先把辱罵的想法放一邊,這個說話的人至少還有一點模糊的理解力,知道自我認同不但能影響身體外貌之外,更能夠影響一個人的想法、概念與信念。所以從這個觀點來看,他/她是在表達一個重要的事實。
ulin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想要相信什麼呢?剛開始這個問題似乎是在邀請你放棄現實,開始自我欺騙;但若是問的時機對了,則不然了。事實上,這個問題可以是邀請你去放棄你被困在現實生活中,而你感覺你什麼也改變不了的假象。
塑造你自己的現實
哈利.帕爾默
現 實至少有三種樣貌。第一種是事物依他們本身樣貌的「物質現實」。除了你能說「它是什麼就是什麼現實」外,也沒有太多能解釋物質現實了。第二種現實是感知與 解讀「它是什麼就是什麼的現實」。有些人認為蛇很美,有些人則認為它很醜。現實從不同觀點來看會有不同的結果,感知會影響現實。第三種現實是你的「心 靈」,對大多數人而言,就是生命。也就是對於事物你是如何感覺的,你在那裏做的決定,和當沒有人在看你的時候你真實是誰。
如果每個人都能覺察到他們相信什麼對他們的生命是有直接影響的這個事實,將是很好的一件事。在心靈的領域裏,相信與信仰是如此運作著的。不幸的是,大部份 的人在他們幼小的時候就被教導著「他們應該相信什麼」的信念群持續砲轟著,結果就產生了有時即使他們說相信,或甚至說他們想去相信,都跟他們實際上真實的 相信有了一段差距。如果你期待你的頭腦根據你被教育的知識去相信,或根據你想相信的狀況去運作,你很可能會經驗到失望。頭腦是根據你的信念來塑造的,它不 是被「應該」或「希望想要」的信念塑造,而是根據「我真實相信」的信念來塑造成型的。
在阿梵達課程裏,你將從經驗中發現你真實所擁有的信念,那個你真實決定了的、完全不懷疑的就相信的信念,會導致你創造或吸引經驗來證實這個信念的存在。這 也許是個好消息,也或許不完全是個好消息。若是根據你無法掌理控管你的信念的程度,心靈決定的現實將會持續超越你的控制能力範圍。
ulin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掘可管理因素
哈利.帕爾默
身在一個處境之中通常不是個樂觀的情形。不快樂,孤獨,失敗,精疲力盡與絕望是身在處境之中的狀況。同時破產了,生病了,或是感覺到襲捲了也是身在處境之中。還有你不是在當你真正想成為的那個人 5292;沒有做你真正想做的事,都是身在處境之中。
處 境是眾多因素形成的結果。湖泊也可由多條溪流匯集而成的。的確,有些形成的因素有減輕命運負擔的特質,但有些成因是可以被管理的。而且去管理單一成因就可 以改變整個的處境。如果你專注在「命運已定」的觀點上,你持續去承受這個苦難及創造貌似真實的藉口當中,你僅能有些許的作為。然而,如果你專注在發掘這個 處境的可管理因素並去控制它們,你可以改變這個處境。為你自己舉例。
你所相信的事情是促成你個人現實最有力的成因。飲食,健康,環境影響,人際關係的影響,以及生活習慣也都會是促成你經驗處境的成因之一,然而只要管理好你的信念,每一個成因都代表了一個可以被ê 36;善管理的機會。這就是阿梵達課程的重要價值,它是一個信念管理的系統。
如果你的生命目標了無新意,你可以責怪命運,或則你也可以檢視你的處境(真誠的)並去發掘你的可管理因素。
ulin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